找到相关内容323篇,用时2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正念的修习—济群法师2008年中秋嘉兴精严讲寺

    出来,从凡夫状态调整出来,从对的执著中调整出来。所谓重复,就是重复正确,在内心培养正念,并且不断巩固。 那么,正念又该如何培养?《阿含经》中,佛陀告诉我们有随念,即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每天需要反复忆念佛的功德,忆念法的殊胜,忆念僧的品质。忆念什么,就是在内心培养什么力量。我们念佛法僧,就是在培养和佛法僧相应的正念,这样才会见贤思齐,从善如流。反之,如果念,就是在培养...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80076402.html
  • 慧律禅师讲禅--节录

    他与我有爱放下,他与我有恨放下、嫉妒放下,单单一个放下,放久了清静的本性自然显现不要求真。「不好劳神,何用疏亲。」哪里有这个比较亲的比较远的。 你想要得到究竟的本性明心见性,千万不可以抛弃,这个,因为就是本性,本性就在里面。 色、声、香、味、触、法这些并没有很坏,因为你心坏你执著它,所以就变成恶。我若不执著它,就是正觉就是佛,很简单,是不是?你一直逃避...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304381185.html
  • 星云法师:学道者的魔障

    星云法师:学道者的魔障  第一篇五  第二篇三毒盖  第三篇生死烦恼  正文  第一篇   壹?的定义   一般将夺取生命的恶鬼神称为“魔”,佛教将“魔”的意义延伸,凡是一切能杀害我们的慧命,不论是来自外界的障碍,或是由自己身心所产生的扰乱,都名之为“魔”,并且常常以“魔障”称之,以强调它们对圣道的障碍作用。   我们在日常修道所遇到的第一重魔障,便是。什么是...

    星云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72969464.html
  • 净空法师谈止观与念佛止观

    戒定慧是基础,不能得定,纵得慧亦是狂慧,定中无慧亦是邪定。   △ 说到定力,凡夫也有,定的境界不相同而已。凡夫将境界当作真的,心定在之中,故见不到佛的境界。从前佛在祇园精舍见蚁而笑,谓...的是了生死、成佛道,假学佛的是求名闻利养、求享受,能知此理即可明辨是非。   △ 学佛者心中有名闻利养之念,必定招魔。真有道心者一定远离,名利心放不下者必不是善知识。只要自己心中清净,自然与...

    净空法师

    |念佛|止观|净空法师|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3/1549268463.html
  • 凡夫学道法,当自观身行少言说

    我们讲坐禅,并没有真的叫我们在打坐。什么叫坐呢?“坐”是取不动的意思。我们人坐着很稳重,不动;心不动叫坐,不是讲身,是讲心;在当中不动心,这个叫坐。什么叫禅呢?禅是不着相。外不着相,叫作禅;内...

    净空法师讲解

    |口业|在家|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8/13484714050.html
  • 思惟三苦修持悲心

    所以,正有苦苦时,即使有丰富的,也感受不到快乐。   第二行苦,指一切有漏法苦的本性。即从因缘上观察,有漏法唯一是他(业惑)自在转,有漏蕴每一刹那的显现都受业惑的支配,一直被动地迁流,叫行苦。   从未来方面观察,当下一刹那并不是安乐性,因为这一刹那粗重随逐——带着无量业惑的种子、苦苦和坏苦的种子,遇缘就会产生苦苦和坏苦,这是极不安稳性,并非安乐性。取蕴每一刹那都是苦的因位,如同等待...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悲心|苦谛|三苦|

    http://www.fjdh.cn/article/2010/12/21011720901.html
  • 见自本心识自本性

    上做了几年功夫后又没有接触较彻底或更上一层的行持又或者没有对以前的行持做一番绝对的超越,最后导致我们越修越感到茫茫然,越修则越感到力不从心。 以无所得故得涅槃 无心向道的凡夫俗子是被世间的所牵绑;而在修道位上力做功夫的修行者又往往被法束缚得无法转身,然而要想回归到本元自心上更须于此做个百分之百的超越。这儿说个“超越”可能会令大家感到有些抽象,其实这个超越是观念上的一个大转变。在我们...

    法溪行彻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1445494.html
  • “心灵的解放”亲闻记

    “心灵的解放”亲闻记 如本法师  功利主义社会,人人汲汲追求名利权势,迷惑于之中,不思出离,心灵空虚,无所适从,诸多由心灵失调所衍生之疾病如忧郁症、燥郁症等,时有所闻,在心灵执著挂碍、无法调适下,常走上自杀一途,带给家人遗憾,造成社会负面影响,教育当局及医学界亦感束手无策。  有鉴于此,台南县政府南区服务中心侯主任透过曾王雅云议员邀请上人至该中心举办一场心灵的讲座,期能安顿、净化人心,...

    如本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54548718.html
  • 梦境”与修持

    观照思考。梦境中的顺逆考验,无实无虚。现实生活中的,就是真刀真枪。故此“禅刊”提出一句话:“要念念照断贪嗔痴,秒秒践行戒定慧。”不怕过错,只怕觉迟。知过能改,善莫大焉!  明代高僧憨山大师,将...上文中提到光目女请罗汉为人定观,见到亡母处恶趣真相,这不是凡夫可思议。  众生业识之梦,梦中不能作主,或称颠倒梦想,而禅定以清净心态,了了分明,自作得主。凡夫地众生,由于业障遮止,处在烦恼网中,开眼...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0849193.html
  • 佛教的心灵环保

    不如人愿,在滚滚红尘中起起伏伏的人,心也跟着动荡不安,要能随时提起正念,用正见来认识好坏,用智慧来判断 真假谈何容易? 大师说现代人:相信,不信真如涅槃。相信地理风水,不信自心功德。相信...其实是有不少方法可循的。譬如: 净土中:称名念佛,主张一心念佛,只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达到一心不乱。 禅宗:参禅打坐,所谓“若人静坐须臾顷,胜过河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

    宗如

    |佛教的心灵环保|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02673886.html